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走进知识产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MB185477XR/2025-00027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知识产权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知识产权局
[ 成文日期 ] 2025-04-29 [ 发布日期 ] 2025-04-29
[ 索引号 ] 11500000MB185477XR/2025-00027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知识产权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知识产权局
[ 发布日期 ] 2025-04-29
[ 成文日期 ] 2025-04-29

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195号提案答复的函

王复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高校院所专利产业化的建议》(第1195号)收悉。感谢您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关心支持!您提出的转化前期供需信息不对称、转化初期培育难度大、转化后期面临风险多等问题切中要害,提出的三项建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经与市财政局、市科技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情况

(一)深入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市科技局会同相关部门出台《构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大市场”衔接机制改革方案》《重庆市科技成果高效转化行动计划(2024—2027年)》,启动科技成果“以权代股”、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转化收益分配和技术转移职称评聘等“五项机制”改革,组织10家单位编制实施方案。出台《重庆市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若干措施》,优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属地转化、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保障。其中,“以权代股”改革试点已授权科技成果61项,并有50项实现转化,转化金额超7000万元。

(二)完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供需服务体系。国家知识产权局依托国家专利导航综合服务平台搭建了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系统,实现供需主体一网链接。市科技局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服务需求,加快开发“数字经济·成果快转”应用,打造要素集成、互通共享、协同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该应用“三张清单”纳入数字重庆建设重大应用“一本账”,已开发完成成果汇交发布、成果检索、服务机构展示等首批功能。

(三)加速高校院所存量专利盘点盘活。一是“抓项目”。市知识产权局争取财政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转化专项支持资金,牵头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立项支持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等10个高校院所实施专利转化促进项目,累计支持项目资金1000万元。二是“盘存量”。印发实施组织全市54所高校院所开展存量专利盘点,截至2024年底,共盘点存量专利3.2万件,纳入可转化专利资源库2.75万件,其中院校自评5星专利5231件。组织企业注册登录入库盘活系统1.8万家,参与专利评价企业1.25万家。三是“促盘活”。按照边盘点边转化的思路推动高校院所专利盘活,去年全市高校院所转让许可4203次,数量居全国第四位,其中专利转让同比增长85.26%。其中,10个项目承接单位专利转让、许可6000余次,备案金额5.17亿元,对接服务中小微企业2600余家。

(四)着力打造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出台《关于支持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的若干措施》,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按照“部门协同、市区联动、校地共建、社会参与”模式,打造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科技服务、校友经济、创新氛围“五位一体”的环大学创新生态系统。2024年新建环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4个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累计建设10个。依托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创建明月湖科创园特色园区2个,推广“明月湖模式”,探索构建“教育+人才+科创+产业”的创新生态,设立科创实验班,累计培养学生429人,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慧农业等领域孵化科技型企业26家。

(五)健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孵化转化服务体系。打造高质量孵化载体,累计建设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14家,其中国家级29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384家,其中国家备案68家。推动全市本科高校设立技术转移机构10家,覆盖率达到53%,累计建设市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35 家,其中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8家,重点打造重庆市技术转移研究院,组建30余人的专业服务团队。培育成果转化专业服务人才,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常态化组织技术经理人专业培训,累计培育技术经理人2989人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在市委科技委领导下,统筹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深入研究高校院所成果转化难点、堵点、卡点,加强部门间工作协同、政策贯通,打通国资、科技、产业、财税、金融、教育、人事等政策壁垒,推动高校院所深入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以权代股”、转化收益分配和技术转移职称评聘等改革机制“五联动”。加强高校院所高价值专利培育,强化以运用为导向的成果评价导向。

二是持续完善科技成果供需服务体系。依托“数字经济·成果快转”应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盘点盘活系统、重庆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平台和载体,常态化组织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活动,打造科技企业进高校、科技成果进区县、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等品牌化系列活动,建立高校院所和企业之间交流对接、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匹配。

三是全域推进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以升级建设10个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为示范,按照“一区一校一圈”模式,带动全市有高校的区域培育建设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整合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委等部门优势资源,实施更加精准的政策举措,在申报市级项目、搭建科创平台、培育创新主体、引育高层次人才、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生态圈升级建设走深走实、提质增效。持续依托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创建明月湖科创园特色园区,推广“明月湖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四是持续完善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体系。加快引育高质量孵化载体,修订出台《重庆市科技型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推动全市孵化平台优化整合、提档升级,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为科技企业。持续壮大技术转移机构,推动高校设置专门技术转移机构,设立专职技术转移岗位,持续推进重庆市技术转移研究院建设,高水平打造全市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打造成果转化服务人才队伍,加快引育高素质技术经理人,支持高校开设技术转移相关课程和学科专业,持续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基地常态化举办技术经理人培训,打造细分领域的高水平技术经理人队伍。

此复函已经何大伟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此页无正文)

重庆市知识产权局    

                                 2025年4月2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