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85477XR/2025-00023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知识产权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知识产权局 | ||
[ 成文日期 ] | 2025-04-25 | [ 发布日期 ] | 2025-04-25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85477XR/2025-00023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知识产权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知识产权局 |
[ 发布日期 ] | 2025-04-25 |
[ 成文日期 ] | 2025-04-25 |
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198号提案答复的函
民建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的建议》(第1198号)收悉。经与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局、市药监局、市商务委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知识产权和中医药相关部门积极营造政策环境、搭建服务体系、落实支持措施,在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中医药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重庆市中医药条例》明确提出依法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正在审议中的《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中对中医药等特别领域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实现传承和创新发展有专门的条款规定。《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权益保障机制。2025年1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推动中医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科研院所开展知识产权使用、科研成果管理、评价与激励等改革”等重点任务。
(二)中医药领域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支持措施不断加强
市知识产权局组织实施《重庆市中医药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研究,提出推动重庆中医药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的建议。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项目,近年来支持了太极集团、市中药研究院、博腾制药、华森制药、中医药学院等中医药龙头企业和大院大所开展高价值发明专利布局和转移转化。市药监局发布《重庆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制定工作程序》,分期分批推进发布药品地方标志制修订。市卫生健康委在中医药科卫联合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申报指南中,明确将获得“发明专利”作为考核指标,开展中医药科研成果登记工作,鼓励有关单位积极开展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市科技局出台《构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大市场”衔接机制改革方案》,推动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以权代股”、科技成果“先试用后付费”、转化收益分配和成果转化职称改革等,着力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环境。
(三)中医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持续优化
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已建设完成并正式投入运行,开展生物产业专利预审服务,将对中医药领域高价值专利获权提供有力支撑。支持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建设“道地药材专利导航分中心”、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建设“大健康产业专利导航中心”,依托重庆中医药学院建设“重庆市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站”,充分发挥共建单位的专业优势,共同开展中医药领域“伴随式”知识产权问诊、风险预警信息、专利布局辅导、产业专利导航等服务。支持建设重庆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重庆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重庆市医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促进中医药领域知识产权与创新资源、金融资本、产业发展有效融合,着力加强中医药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成效。市科技局升级建设、新建一批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加快建设重庆市技术转移研究院,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着力畅通中医药领域科技成果转化链条。
(四)中药材类地理标志保护不断加强
《重庆市推动中医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聚力打造“渝十味”、支持建设“大巴山药谷”“武陵药都”等重庆道地优势药材产业集群等举措。中药材类地理标志“奉节贝母”“奉节牛膝”“南川天麻”纳入重庆市年度商标品牌奖励名单。“奉节党参”获市2024年地理标志促进工程项目支持。川渝两地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签订《川渝知识产权合作协议》,共同印发了四批重点保护名录,“云阳乌天麻”“酉阳青蒿”“石柱黄连”“南川天麻”“江津枳壳”中药材类地理标志入选,联合开展“川渝地标”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专项行动,加大执法力度,形成保护合力。2020年9月,中欧正式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协定规定所纳入的地理标志将享受高水平保护,有效阻止在中欧贸易中假冒地理标志产品的行为,其中重庆地区中药材类地理标志有“石柱黄连”纳入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名录(中国产品第二批)。
(五)中医药传统知识传承保护推进有力
市卫生健康委建立巴渝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5个、传统医药类非遗传承工作室4个,征集遴选中医药“良方妙技”33个。重庆地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有4项,分别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针灸(刘氏刺熨疗法)、针灸(赵氏雷火灸)、中医正骨疗法(燕青门正骨疗法);市级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有45项,其项目内容覆盖中药材炮制技艺、针灸疗法、中药制剂工艺、中医正骨疗法、推拿按摩疗法、中医药养生保健、中药方剂与临床应用以及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等方面。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我局将充分吸纳你们的建议,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工作。
一是强化中医药知识产权获取。持续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支持中医药领域企业、高校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和转化,形成专利密集型产品。充分发挥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用,完善中医药企业备案,积极开展专利预审服务。开展中医药产业专利导航,指导中医药研发关键节点创新成果的专利挖掘和专利布局。继续实施中医药科卫联合科研项目,聚焦中医药创新发展优势领域、重点领域、前沿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大中医药科研成果产出。强化中药制剂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创新发展,鼓励中药企业早期参与医疗机构协方制定和人用经验收集,促进人用经验向临床证据转化,探索“名医名方—中药制剂—中药新药”的发展路径。
二是加大中药材类地理标志培育力度。开展中药材类地理标志资源普查,更新中药材类地理标志重点保护培育名录。实施重庆市地理标志促进工程项目,支持中药材类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和推广,推动地理标志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大巴山药谷”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以点带面打造药材“爆品”和重点药材公用品牌。宣传推动中医药企业进行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新标换标工作。围绕道地药材品种开展标准研制,积极探索渝产中药材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填补重庆市中药材国际标准制订空白。
三是强化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加大对民间中医药挖掘整理的力度,推进中医药活态传承,建立健全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评选筛选机制,加强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档案数字化建设。加强中医药特色疗法挖掘整理和推广,开展中医药“良方妙技”征集遴选,挖掘一批中医药偏方验方、绝技妙技及其传承人,引进培育一批中医药传统技术或创新技术项目,促进特色方药和技术的科学研究及推广应用,构建完备、梯次合理的中医药非遗传承人队伍体系;支持开展形式多样对中医内、外、妇、儿、针、推、骨伤、皮肤等各科流派梳理工作。
四是促进中医药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用好用活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专利导航平台、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组织开展中医药领域项目推介活动,畅通中医药知识产权转化渠道。加强珍稀中药资源的繁育、仿生、替代研究,推动人工抚育冬虫夏草、转化熊胆粉等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研发注册及成果转化工作。支持医疗机构开展知识产权使用、科研成果管理、评价与激励等改革,支持开展科技成果“以权代股”改革试点,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和风险共担机制,激发中医药领域科研活力。鼓励市中药研究院、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整合资源合作共建概念验证中心,打通中医药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鼓励璧山区建设环重庆中医药学院创新创业生态圈,促进中医药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此复函已经何大伟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知识产权局
2025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