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知识产权局探索“一对多”专利开放许可新模式 破解制约人才专利成果(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典型案例之八)转化难题
专利成果作为研发人才的智慧结晶,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既是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也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专利开放许可是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市知识产权局立足高校院所专利转化率不高的难题,探索“一对多”专利开放许可新模式,优化“一站式”精准服务,深化“一系列”改革创新、强化“一本账”政策激励,打通专利等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一、工作背景
目前,我市高校院所专利转化率不高,专利成果转化存在“不愿转”、“不会转”、“不能转”、“不易转”等问题,“四不”难题直接影响了研发人才和科技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和成果转化积极性。“不愿转”导致人才的创新成果无法得到有效应用,影响其成就感和职业满足感;“不会转”反映出人才在专利转化方面缺乏相关知识、信息、平台和技能;“不能转”可能涉及体制机制对人才创新成果转化的限制;“不易转”增加了人才在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困难和成本。“四不”难题导致有的专利获权后长期处于沉睡状态,有的创新主体专利实施率处于偏低位置,有的专利转化还存在“最后一公里”堵点等等问题。市知识产权局积极探索“一对多”专利开放许可机制,将其作为一项政策新抓手和服务新举措,着力构建“专利收储-精准推送-关联匹配-政策激励”的闭环工作机制,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实现专利转化效益最大化。
二、主要做法
(一)优化“一站式”精准服务,搭建人才专利成果转化对接平台。通过广泛征集专利、匹配企业需求和建立专利池,为人才提供更广阔的成果应用平台和交流渠道,使人才的研发成果更高效地与市场对接,帮助人才了解市场需求,明确创新方向。一是广泛发布征集专利,实现全面发动。整合资源,搭建专业服务平台,对全市存量专利占比较大的重点高校院所进行全样本盘点筛查,常态化开展开放许可专利征集。经法律状态评价和实用价值筛选,目前已征集重庆医科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中科院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开放许可专利485件,全部为发明专利,具备产业覆盖广、技术含量高、权利稳定性好等特点。95%的专利承诺在许可期限内不收取企业任何许可费用。二是积极匹配企业需求,实现精准推送。深入开展企业走访调研,掌握企业对专利技术、信息等方面的需求,搜集挖掘专利转化需求1300余条。依托重庆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重庆江北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等载体,开辟开放许可线上专区,发布开放许可专利清单,利用大数据进行开放许可专利的智能匹配,精准推送给市内1200余家中小微企业。三是建立开放许可专利池,实现落地推广。引导全市重点产业专利导航中心、产业园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将开放许可专利纳入产业专利池,通过技术经纪人等专业转移人才提供本地化服务,促进第一时间吸收应用,推进实施专利二次开发。
(二)深化“一系列”改革创新,消除人才专利成果转化制度瓶颈。通过消除人才在专利转化过程中的制度和管理障碍,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制度保障,为人才专注于创新和成果转化营造良好环境。一是打通堵点,消除管理障碍。依托国家知识产权示范试点高校建设、高校院所存量专利盘活等工作,引导高校院所完善专利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研究制定《重庆市专利申请前评估工作指引1.0》,推动将专利开放许可纳入高校院所专利申请前评估的重要因素。二是优化服务,推动惠企到点。在“渝才荟”应用上专门开发专利开放许可声明快审服务模块,实现在渝人才专利开放许可声明“当日审批、当日报出、当日反馈”。积极引导高校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线上相结合的重点专利筛选和推广机制,建立精准推荐和精细反馈机制,完善点对点的专利转移转化培训和服务体系,确保专利技术惠企到点。三是完善制度,确保改革推进。引导高校院所建立开放许可专利分析评价筛选制度、开放许可专利单列管理制度、开放专利许可到期续免和优先有偿受让制度等,事前解决专利开放许可可能存在的纠纷,保障专利开放许可的可持续性。
(三)强化“一本账”政策激励,激发人才专利成果转化活力。通过资金奖补、定价指导和考核评价等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动力,提高其参与专利转化的积极性。一是给予资金奖补。结合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制定印发《重庆市专利公开实施办法》,明确“自授权公告之日起满三年无正当理由未实施,且发明人、设计人也未申请实施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应当将其纳入公开实施清单”,加速实现发明人、设计人的研发创新价值。对高校院所面向市内中小微企业开放专利许可的,在达成实施许可的前提下给予资金支持。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完善科技成果赋权、转化激励等制度,对成果完成人给予现金或股权激励,对技术经纪人等转移转化服务人才给予提成激励。二是做好定价指导。全面推广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开放许可费费率指导意见,参考已发布的“十三五”同行业平均许可金额或费率,指导专利权人实现相对科学、公允、低成本定价;同时鼓励专利权人免费许可。三是强化考核评价。制定印发《重庆市知识产权运营绩效补贴办法》,资金主要支持高端知识产权运营人才培养引进等建设,推动将专利开放许可绩效纳入知识产权运营绩效补贴范围,探索将专利开放许可情况作为高校院所专利转化促进项目的重要内容。加强专利许可实施和企业发展情况的跟踪监测。.
三、实践效果
(一)开创高校院所专利转化新方式,助力人才创新价值实现。通过“一对多”专利开放许可新方式,有效唤醒和释放了高校院所的专利运用潜力,为人才提供了更多展示才华和实现价值的机会,促进了人才的成长和发展。目前在渝高校院所已与150余家中小微企业落地专利许可实施项目。如重庆邮电大学“一种解决光网络的分层组播最大吞吐量方法”等14件专利通过“一对多”专利开放许可实现专利转化,并正着手产学研深度合作。
(二)探索专利技术普惠新方法,拓展人才创新应用空间。“一对多”专利开放许可普惠新方法使得更多人才的专利技术能够惠及中小微企业,同时也为人才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实践机会。纳入专利开放许可清单的专利,从前期专利筛选、分析评价,再到后期的许可定价、实施运用,都充分考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需求。专利单次许可期限均1年起步,最长可达5年,确保企业有充足时间投入专利二次研发试验,形成市场化产品。同时,建立本地化实施体系,确保中小微企业得到及时的贴心服务。
(三)构建产学研深度互动新路径,推动人才创新能力提升。推动高校院所利用交叉学科优势加以集成组合,直接对接广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技术难点和专利技术需求,反过来明确研发方向、引导科研资金投入,促进了人才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人才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如重庆理工大学采取“先使用后付费”“先熟化再转化”的模式,梳理开放许可专利396件,配置专门团队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根据企业反馈情况,迭代升级专利技术,形成“需求—研发—运用—再研发”的科研闭环管理体系。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提升融合度。推动将专利开放许可与高校院所存量专利盘活、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等工作有机结合。二是提高精准性。指导高校和院所盘点存量专利,筛选出实用性强、应用领域广泛、适宜多地实施的专利进行开放许可,与技术消化能力强的“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开展对接。三是扩大参与面。加强开放许可声明信息的开放共享,聚力做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的宣传、解读和培训,凝练形成典型案例。
国务院部门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版权所有:重庆市知识产权局
主 办:重庆市知识产权局
地 址:重庆市江北区五简路9号
邮 编:400023
版权所有:重庆市知识产权局
主 办:重庆市知识产权局
地 址:重庆市江北区五简路9号
邮 编:400023
网站标识码:5000000086
ICP备案:渝ICP备2020011962号-1
国际联网备案: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2213号
联系方式:023-67513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