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走进知识产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MB185477XR/2022-00061 [ 发文字号 ] 渝知函〔2019〕28号
[ 主题分类 ] 知识产权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知识产权局
[ 成文日期 ] 2019-05-14 [ 发布日期 ] 2019-10-23
[ 索引号 ] 11500000MB185477XR/2022-00061
[ 发文字号 ] 渝知函〔2019〕28号
[ 主题分类 ] 知识产权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知识产权局
[ 发布日期 ] 2019-10-23
[ 成文日期 ] 2019-05-14

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关于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0640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李雷霆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引入专利导航服务机制促进我市重大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第0640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招商投资局等部门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市知识产权局着力抓顶层设计,抓资源集聚,抓管理服务,聚焦高质量发展,围绕优势产业集群,综合运用专利商标信息,加快部署创新链、专利链,大力推动产业和企业技术创新专利导航,初步建立了覆盖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龙头企业专利导航多元化服务体系。

一是建设国家专利导航项目研究和推广中心。优选了部分区县、行业协会建立区域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分中心,目前已建成7个区县专利导航分中心和8个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分中心,形成了“1+7+8”的区域重点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平台支撑体系。依托国家专利导航项目研究和推广中心的知识产权大数据资源,各区县分中心和产业分中心建立了相关的产业数据库、专利数据库,为企业开展专利导航服务,进一步夯实全市专利导航服务基础及企业竞争基础。

二是高水平开展重点产业专利导航。会同市经济信息委和有关专业信息服务机构完成了汽车和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专利导航,通过剖析产业现状和问题,提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得到了市领导的肯定性批示。依托国家区域专利信息服务(重庆)中心知识产权大数据资源,结合全市重点产业、主导产业发展,创新建立产业专利导航专题数据库、企业竞争对手专利数据库,为技术研发、市场布局和产品上市开展专利导航服务。

三是服务知识产权区域布局。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的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第一批试点地区,建立健全了多部门多地区多单位参与的试点工作体系,制定了区域及产业知识产权布局评价指标体系、区域知识产权及相关资源分析和质量评价体系,形成了613项具有较高科学性、实用性的重要成果并在相关产业部门、园区的政策中试点成果推广运用,培养知识产权区域布局专业人才91名,基本形成知识产权区域布局支撑服务体系和人才体系。

四是导航重大科技研发项目技术创新。会同市科技局启动了重大科技研发项目技术创新专利导航改革试点,集成电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四大产业的18个研发项目中进行技术创新专利导航,提供全流程、伴随式知识产权导航服务。试点以来,已建设竞争对手专利数据库35个,检索分析专利文献15万篇,完成专利导航分析报告15份,规避侵权风险点13个,通过导航新寻找研发合作伙伴15家,新引进创新人才13人。  

五是扎实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专利导航。深入开展企业技术创新专利导航,推动专利分析嵌入企业技术开发、产品创新、专利运营、风险规避、协同创新等各个环节,帮助企业更好地导航技术开发、引导产品创新、找准竞争对手、梳理专利态势、规避侵权风险、提升创新绩效,进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去年开展企业专利导航研究项目184项,推动上千家企业使用专利检索分析系统,帮助创新主体规避侵权风险点24个,突破技术瓶颈61项,优化技术研发路径149条,降低研发成本1.92亿元,新增专利申请1625件。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市知识产权局将积极会同相关产业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市专利导航服务机制建设,重点围绕产业规划、重大政策、科研项目、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等开展专利导航,全面推进“知研合一”,通过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搭平台、聚资源、送服务,更好支撑全市产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专利导航。聚焦“芯屏器核网”开展产业升级的精准导航,综合运用产业数据、专利商标信息解析产业发展态势,梳理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并结合产业创新的政策资源,提出产业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具体路径,指引出台产业创新发展各项规划和政策。

二是导航重大项目和重点人才的精准引进。协同市招商投资促进局和有关组织人事部门在锁定招商项目和人才引进对象方面,通过专利导航识别项目质量和人才水平,进一步提升引进质量,逐步转变以往在招商决策咨询和项目评估工作上对行业专家评审过于依赖的局面,更多依靠大数据、智能化、专业化的手段方法,优化产业布局,实现精准招商。协同市经济信息委等部门指导创新主体在跨境技术转移、技术并购、企业重组等方面开展专利导航,帮助创新主体找到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对象。

三是建立科技研发的专利导航长效机制。研究制定《重大科技研发项目中的专利导航方案》,与市科技局建立技术创新专利导航的长效协同机制,对重大研发项目的项目指南发布、申报立项、项目执行中的研发路径优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研发后期的成果转移转化各环节嵌入专利导航服务,充分发挥专利信息对重大科技研发项目的引领作用,进一步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切实提升研发绩效。策划实施市级产业类重点研发项目,把知识产权增值服务技术研发及应用纳入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支持范畴,推动专利导航服务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服务技术研发和应用。

四是建强国家专利导航项目研究与推广(重庆)中心。加强顶层设计,将技术创新专利导航平台纳入四大科技服务平台,写入市政府行动计划、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意见。围绕“14+3”产业,在现有“1+7+8”导航服务体系基础上,以“一机构一特色”模式建设导航分中心和行业数据包,开展各分中心人才专项培训,帮助其增添专业化服务能力。研究制定产业导航分中心管理办法,建立运行机制,夯实服务功能,保障各分中心持续健康发展。探索共建2000家科技型企业专利数据库,适时推送行业和全球对手信息,催生企业转型升级竞争热度。

五是加强导航服务人才培养。重点围绕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评议中介服务机构,联合开展知识产权评议人才培养培训,通过人才引进、国际交流等多种方式逐步培养一支能够提供高质量专利分析和知识产权评议服务的人才队伍,逐步建立全市知识产权评议专家库。引导全市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产业研究机构等专业性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导航评议服务,稳步提升服务机构知识产权评议服务水平。

重庆市知识产权局

201951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